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news > 微信移动网站建设/最近三天的国内新闻
微信移动网站建设/最近三天的国内新闻
admin2025/5/1 7:54:22【news】
简介微信移动网站建设,最近三天的国内新闻,wordpress 数据库函数,网站开发需要多线程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是沪深300指增? 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对标沪深300指数,它利用量化投资的方式进行主动选股(很多管理人已经是全市场选股),在获取β(指数)收益的同时&am…
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是沪深300指增?
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对标沪深300指数,它利用量化投资的方式进行主动选股(很多管理人已经是全市场选股),在获取β(指数)收益的同时,获取超越市场的α收益。
能否长期获得稳定的α收益是衡量管理人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市场上主流的指增是中证500,为什么还要去看沪深300?
a、估值角度。当前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更趋合理,估值12倍左右,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与业绩相匹配。因此当前从β的角度,具备配置价值。
b、成分股结构。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聚焦了 A股的大市值的头部公司,长期盈利稳定;从结构上看,对比5年前,大幅提升了信息技术、消费、医药、工业等成长性行业的比重,指数结构更优。
c、相关性。沪深300指数与其他指数的具有低相关性,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的走势高度相关,而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的相关性稍弱,甚至某些时间段是负相关的。因此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有利于丰富整体资产的收益来源。
d、策略相对稀缺。市面上的指增产品以中证500指增居多,难免会产生策略拥挤问题,而沪深300指增产品具有相对稀缺性。
因此,沪深300指增产品长期看,不仅可以获得指数长期向上的β收益,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超额α收益(优秀的管理人),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
最实际的问题:如何去挑选沪深300指增产品?
接下来咱们就以衍复为例,来分析下他们家的沪深300指增产品。
1、看团队
提到衍复,就不得不提他的创始人高亢,毕业于麻省理工,是圈内海归量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国内量化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锐天投资离职后创办了衍复投资。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奥赛金牌,被报送到北大,然后转站麻省理工并获得物理和计算机双学位。2009-2019年,高亢在著名机构DRW Trading,Two Sigma Investments先后任职,具备超过10年的全球策略研发及组合管理经验。
衍复在团队方面非常看重成员的投研背景和IT建设,公司团队核心成员均有美国顶尖对冲基金和国内一线互联网企业核心岗位的工作经历,目前投研人员超过20人。
投研体系打造对于一家纯量化的管理人来说是重中之重,策略要不断开发、迭代,适应市场新的变化。衍复是自主研发搭建交易和风控体系,在IT系统建设及数据库方面一直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不断提升开发新策略效率。
从团队的角度看,无论是创始人在量化领域的经验还是公司投研体系的打造上,衍复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2、看策略
衍复是市场上较为稀缺的擅长中低频策略的量化管理人,持仓比较分散,800-1500只左右。选股策略是多因子混合Alpha,非常注重因子质量,使得挖掘的各个因子都能独立对股票未来价格进行预测。
选股因子主要包括技术面和基本面两大类。基本面因子包括如资产负债率、公司收入、新闻事件等等;技术面因子包含趋势跟踪、均线、波动率、板块轮动等等。其中技术指标因子占比50%左右,基本面因子30%左右,新闻舆情(公司公告、媒体报道)及另类数据方面的因子分别占比10%左右。
在因子组合构建上采用自主研发的程序化算法用超过1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内外的验证,使得因子组合能够在各种市场风格下都有较好的表现。在实盘中不断更新迭代模型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
3、看策略迭代和风控
无论是投研团队还是IT系统建设都投入较大人力和物力,非常重视策略的不断迭代来适应新的行情。当前规模350亿左右,19年成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规模破百亿,中低频风格可以容纳更大的策略容量,他们当前认为300指增产品的策略容量可以达到200亿。
在风控管理上实行严格的策略风控。严格控制行业及风险因子的暴露,同时持股分散,全市场选股,最大个股持仓偏离度2%以内。
4、看产品业绩走势
首先,看衍复的沪深300指增的产品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太低,很难说这个产品是对标的沪深300指数,相反,相关性越高,说明产品的策略偏移的概率越小。
再看超额的获取情况。超额收益是衡量管理人选股和交易能力的综合指标,可以围绕超额收益去看月胜率、周胜率,夏普比率以及回撤的情况,综合对比不同的产品,选出最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因为业绩不适合公开讨论,这里风云君就不具体展开了)
另外,在分析业绩时候还需要注意规模的问题,管理规模大了以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超额确实对管理人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所以过往的业绩表现一定要结合当前的规模做一个仔细的评估。